ISO9000,ISO14000,ISO18000分別是什么認證?有何不同?山東濟南
提起ISO9000和ISO14000,具備標準化常識的人都不會陌生,前者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的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系列標準,首次發布于1987年;后者是該組織發布的環境管理體系系列標準,首次發布于1996年。近幾年來,隨著國際上對職業健康問題的關注,有些國家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了制訂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國際標準的立項計劃,并建議編號為ISO18000,因此,我國就有了ISO18000的提法。
ISO9000:質量管理
ISO9000《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標準,是由ISO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176)制定的,從1986年正式頒布ISO8402《質量-術語》標準起,到現在已形成由20多個標準組成的標準族(它不僅包括9000系列,還包括由TC176制定的10000系列)。
任何組織為取得最佳效益,獲取最大利潤,都須高度重視其產品質量。但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很多,單純依靠檢驗把關,雖然能挑出不合格品,但卻不能對所有影響因素進行控制,不可能以最佳成本持續穩定地生產合格品。ISO9000族標準是世界上許多國家質量管理經驗的科學總結,通過實施這套標準,建立質量體系,可以使影響質量的各種因素處于受控狀態,從而能有效地減少、消除和預防不合格,確保質量方針、目標的實現。ISO9000族的基本思想是:
◆ 所有的活動、過程必須受控,在受控狀態下達標;
◆ 控制的出發點是預防;
◆ 貫徹ISO9000的中心任務是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質量體系;
◆ 滿足相關方的要求,尤其是要考慮持續地滿足顧客需求;
◆ 對體系的有效性定期評價,以實現持續地改進;
◆ 始終強調管理者是關鍵。
9001:有設計研發的組織
9002:無設計研發的組織
9003:什么類似服務外圍類的組織。
這是以前87版的時候做的劃分,現在已經不再使用這些序號。
現在的標準則是9001:2000,組織可以根據情況對其中的內容進行刪減,以達到原來9001/9002/9003的區別。
ISO14000:環境管理
ISO14000認證是繼ISO9000認證之后,又一個以統一的國際標準為依據的管理體系認證。這兩個體系認證不僅都源于國際標準化組織頒布的系列標準,而且它們之間有著諸多的相同點和內在聯系。
ISO9000認證在世界上始于1987年,比ISO14000認證早了10年。也正因為最先實行的ISO9000認證在世界范圍的成功,堅定了國際標準化組織效仿ISO9000的經驗,力求通過實施與ISO9000認證相類似的ISO14000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為解決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再做貢獻的決心。
ISO14000認證同ISO9000認證一樣,都是組織的自愿行為,組織如果希望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就必須依據ISO14001的要求,建立起完整的用文件表述的環境管理體系,通過運行及內部評審,證明這個體系是符合標準要求的、有效的,便可向有資格的第三方認證機構提出申請,雙方如能達成協議,認證機構便會派審核員到現場審核,如能通過審核,認證機構便會組織頒布認證證書。
組織通過認證,獲得第三方認證機構頒發的證書,這就意味著組織取得了客觀證明,它向社會表明本組織兌現環境承諾和對環境因素的控制能力。從而通過第三方認證機構的證實,樹立起善待環境的企業形象。在綠色消費之風盛行,綠色貿易壁壘林立的形勢下,有了這張"綠色通行證",對企業是很有意義的,它不僅是提高產品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有時甚至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有遠見的企業在ISO14000標準還處于草案階段,他們就根據得到的信息,做好了認證的準備工作,ISO14000標準一發布,他們便搶先通過認證,其發展速度超過了ISO9000認證。這種現象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ISO14000認證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環境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207)制定的。TC207于1993年6月成立并開始工作,到1996年10月先后制定并經ISO頒布了兩批共5個屬于環境管理體系和環境審核方面的標準。以后又陸續頒布了術語、環境標志、生命周期評價等方面的標準。預計到2000年末將有20個左右的標準出臺。ISO14000系列有可能成為比ISO9000還龐大的管理標準體系。
第一批頒布的5個國際標準,我國均已等同轉化為國家標準,即:
GB/T24001-ISO14001 環境管理體系 規范及使用指南
GB/T24004-ISO14004 環境管理體系 原則、體系和支持技術指南
GB/T24010-ISO14010 環境審核指南― 通用原則
GB/T24011-ISO14011 環境審核指南― 審核程序―環境管理體系審核
GB/T24012-ISO14012 環境審核指南― 環境審核員資格要求
上述這5個標準,前兩個是有關建立環境管理體系的,后3個是有關對環境管理體系進行審核的標準。有了這5個標準,就為開展ISO14000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審核準備了統一的國際準則。我國當前開展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完全是依據這5個標準進行的。
ISO頒布這5個標準的目的,是支持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所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對實施和改善環境管理體系的組織提供幫助,向組織提供一套關于有效地建立、改善并保持環境管理體系的方法,使組織具備適應未來環境工作及國家和國際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的能力。
1111所謂?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OSHMS,是由一系列標準來構筑的一套系統,它表達了一種對企業的職業安全衛生進行控制的思想,也給出了按照這種思想進行管理的一整套方法。這種體系,應當是科學的、有效的,能夠被接受的,并與企業的其它活動及整體的管理是相容的。同時,它作為一套標準,應該能得到廣泛地接受和承認,具有規范性。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是一種對企業的職業安全衛生工作進行控制的戰略及方法。
111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標準,在其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曾被非正式稱為ISO15000或ISO18000系列標準。這些稱謂,表達了它和ISO9000及ISO14000系列從指導思想到實施方法上的聯系,應該指出OSHMS雖然繼承而且發展了上述兩個系列的思想和方法,但在解決的具體問題上,從技術層面上,卻和前兩者有所區別。
111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標準系列,其主體標準包括四部份內容,即:
1111原則(principle),是說明體系的思想和要求的;
1111規范(specification),是說明一個組織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才是合格的;
1111指南(guide line),是規范認證工作的方法和程序的文件;
1111審核員要求(Auditors Regirement),是對從事認證或者從事安全審核的人員的要求。
1111這些標準及為執行這些標準而形成的規范化的文件,稱為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評估系列即OSHMAS。OHSMAS形成了一個為企業在安全生產及職業安全衛生方面開展工作及進行技術服務的體系。